-
灸法的發展簡史灸法的產生早于方藥,就針灸而言,灸法更先于針法,一般認為用火直接燒灼皮膚的灸療是物理療法中最古老的方法。先秦兩漢時期,針砭、火灸、熱熨等均已廣泛用于疾病的治療;明清時期,施灸方法不斷的革新,產生了艾
發布時間(jian):2023-12-25 點(dian)擊(ji)次數:173
-
龍馬治療儀每日一病——慢性附件炎女性生殖器官中,輸卵管、卵巢被稱為附件。附件炎是指輸卵管和卵巢的炎癥。但輸卵管、卵巢炎常常合并有宮旁結締組織炎、盆腔腹膜炎,且在診斷時也不易區分。在盆腔器官炎癥中,
發(fa)布時(shi)間(jian):2023-12-25 點(dian)擊次數(shu):218
-
龍馬治療儀每日一癥——腰椎管狹窄腰椎管狹窄常見于中年人以上者,男多于女!主要癥狀是長期反復的腰腿痛和間歇性跛行。疼痛性質為酸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側或前方等處,多為雙側,可左、右腿交替出現癥狀
發(fa)布時(shi)間:2023-12-25 點(dian)擊次數:301
-
龍馬治療儀每日一癥——盆腔炎不少女性用戶都面臨婦科方面困擾。盆腔炎即盆腔炎癥,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的炎癥。慢性盆腔炎癥往往是急性期治療不徹底遷延而來,其發病
發布時間:2023-12-25 點擊次數(shu):311
-
【龍馬治療儀每日一穴】【穴位配伍】陰廉穴配關元穴、三陰交穴、血海穴,有活血調經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陰廉穴配歸來穴、沖門穴,有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少腹疼痛;陰廉穴配曲骨穴、次髎穴、三陰交穴治濕熱下注之月經不調、白帶多、陰門搔癢、股癬等;陰廉
發(fa)布時間:2023-12-25 點擊(ji)次數:113
-
【龍馬治療儀每日一穴】足五里穴:舒理肝經之氣,清利下焦濕熱足五里為經穴名(zúwǔlǐ)。首見《針灸甲乙經》,原名五里。《圣濟總錄》始名足五里。足即下肢,里,居也,此穴居下肢,為足厥陰肝經倒數第五穴,因名足五里。【腧穴釋義】足,指穴在足部。
發布時間:2023-12-25 點擊次數:197
-
【龍馬每日一穴】中封穴:息風化氣、清泄肝膽中封為經穴名(Zhōngfēng)。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懸泉。屬足厥陰肝經。中封是足厥陰肝經五輸穴的經穴,五行屬金。中即中間,封即封藏,此穴在內踝前兩筋中間的凹陷中,經氣封藏其中,故名中封
發(fa)布時間:2023-12-25 點擊(ji)次(ci)數(shu):359
-
【龍馬每日一穴】蠡溝穴:舒肝理氣,調經止帶蠡溝為經穴名(Lígōu)。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別名交儀。屬足厥陰肝經。蠡溝是足厥陰肝經的絡穴。蠡即貝殼,溝即水溝,腓腸肌外形酷似貝殼,穴在其內側溝中,故名蠡溝。【腧穴釋義】蠡溝。蠡,瓠瓢也,
發布時間:2023-12-25 點擊次數:550
-
【龍馬每日一穴】膝關穴:降濁升清、宣痹通絡、散風祛濕膝關為經穴名(Xīguān)。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厥陰肝經。膝即膝部,關即機關,在此指膝關節,此穴在膝關節附近,故名膝關。【腧穴釋義】膝關。膝,指穴在膝部也。關,關卡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
發布(bu)時(shi)間:2023-12-25 點擊次數:508
-
【龍馬每日一穴】曲泉穴:除濕降濁、清利濕熱曲泉為經穴名(Qūquán)。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厥陰肝經。曲泉是足厥陰肝經的合穴,五行屬水。曲即彎曲,泉即泉水,此穴在胭窩橫紋內側端,屈膝時局部凹陷如泉,故名曲泉。【腧穴釋義】1、曲泉。
發布時間:2023-12-25 點擊次數:562
-
龍馬治療器的工作原理以及適用范圍龍馬治療儀采用純物理使用方法,隔衣物直接作用于特定部位或穴位上,龍馬系列治療器的輻射盤在40度以上即可輻射出熱射線80%以上為波
發布(bu)時(shi)間:2023-12-24 點擊(ji)次(ci)數(shu):282
共203條每頁11條頁(ye)次(ci):5/19